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治
1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经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约为6.6%,总患病人数达-万,居世界之首(编者按:人口基数大啊),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1:(2~3),并且患者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绝经期后妇女[1]。
有资料显示,在OP骨折中,以脊柱压缩性骨折发病率最高[2];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北京50岁以上妇女脊柱骨折的患病率是15%,而到80岁以后增加至37%[3].一项多中心、多国家前瞻性研究分析了名女性脊柱影像资料,年龄在65~80岁,没有明确骨质疏松病史,但结果显示32%女性至少1个椎体骨折,而其中34%的骨折最初未被发现[4]。
2VOCF的临床表现
2.1腰背痛
腰背部疼痛为OVCF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1)急性期:骨折后,大部分患者腰背部出现急性疼痛,疼痛部位即伤椎处,翻身时疼痛明显加重,以至不能翻身,不敢下床。
(2)慢性期:部分患者骨质疏松严重,虽长期卧床,但骨强度及密度难以迅速提高,骨质疏松存在,骨折不断发生,此类患者多长期存在慢性腰背痛。
(3)相应神经分布区的放射痛:如胸椎压缩性骨折,背部疼痛沿肋间神经放射,多表现为胸前区或肋弓处疼痛;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腰部疼痛可向腹前区放射,或沿股神经或坐骨神经放射,相应神经支配区疼痛木胀感。
2.2后凸畸形,脊柱矢状面失平衡
部分患者由于症状较轻,仍能从事日常工作而未及时就诊,常导致骨折椎体继续压缩变扁,骨折愈合差,发生进展性脊柱后凸畸形。
2.3腰背部的慢性疼痛及身高下降,背部肌肉的痉挛和抽搐。
2.4其他表现
如肺活量减少,呼吸功能障碍(编者按:脊柱畸形导致胸腔变形影响肺活量),腹部受压-食欲减退,腰椎滑脱等。
3VOCF的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的目的包括:缓解疼痛;早期活动;维持脊柱的矢状面和冠状面稳定;预防晚期的神经压迫。
3.1应用镇痛剂及支具来控制患者的症状。
可持续应用阿片类镇痛剂直至患者可以耐受负重。治疗骨质疏松用的降钙素鼻喷剂及双膦酸盐可有效缓解骨折相关的疼痛。
3.2限制活动及卧床休息可改善症状。
3.3物理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期恢复活动。
3.4药物治疗即抗骨质疏松治疗。
骨质疏松是OVCF发生的内在原因,及时开展抗骨质疏松治疗对OVCF患者的治疗和后期康复至关重要。抗OP药物主要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以及具有双重作用的制剂。其中,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就是具有双重作用的典型药物,可以提升肠钙吸收,促进骨形成,抑制PTH的分泌,抑制骨吸收,同时活性维生素D能够增强肌力提升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帮助患者早期恢复活动。
4VOCF的手术治疗
4.1开放手术。
目前多用于伴有神经、脊髓受压及结构性失平衡的病例,但骨质疏松常易导致内固定失败。
4.2微创手术。
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微创手术可以达到稳定骨折、恢复椎体力学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压缩和缓解疼痛的目标,使患者早期恢复正常活动。通过临床经验,我们认为早期行微创手术治疗是OVCF治疗的最佳方法[5]。原因是:(1)骨质疏松严重,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无法立即起效,保守治疗效果难以预测;(2)骨质量差,骨强度低,骨折愈合能力差,再发骨折率高;(3)骨质量低,内置物与内固定物易松动,难以结合牢靠,造成手术失败;(4)若骨折不愈合将进一步导致脊柱不稳,后凸畸形的发生;(5)老年人常合并心肺疾患,长时间卧床容易出现肺炎、褥疮、下肢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编者按:前4个原因都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由此可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性)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适应症包括:(1)椎体骨质疏松症,并伴有与之相关的疼痛,经支具及药物治疗无效者;(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包括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3)椎体血管瘤;(4)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为加强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力,可先行椎体成形术;(5)转移性肿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适应症包括:(1)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2)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引起的后凸畸形;(3)溶解性骨肿瘤引起的骨损伤导致的疼痛。
(编者按:从适应症可以看出骨质疏松是OVCF的主要发病原因)
小结
OVCF作为老龄化社会的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OVCF尤为重要。早期进行系统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BelkoffSM,MathisJM,FentonDC,etal.Anexvivobiomechanicalevaluationofaninflatablebonetampusedinthetreatmentof治白癜风的偏方海口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rendesigner.com/gzjs/1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