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株洲基地
●湖南省化工职业病防治院
●医院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了护理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和护理有了新的认识,护理范围也随之拓展,再也不只是医务人员的事了,家庭护理同样重要。
骨折患者如何进行家庭护理,下面从饮食健康、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等发面浅谈一些方法。
一、饮食——均衡饮食利康复
1.骨折初期(1-2周):情绪低落,食欲不振,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能刺激食欲为主,少食多餐,如冬瓜、苦瓜、山楂等。
2.骨折中期(2-4周):宜进食高蛋白、高能量、富含胶原、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猪肝、鱼肉、豆制品、胡萝卜、西红柿等
3.骨折后期(4周以后):《黄帝内经》曾记载“肝主筋,肾主骨”,骨折后期,宜进食滋补肝肾、补益气血的食物。
另外:骨头汤对骨折愈合作用有限,少吃无妨,量大无益,不适宜天天喝,骨折康复各期均不宜饮酒和抽烟。
二、功能锻炼——循序渐进
1.早期阶段(骨折后1-2周):骨折初期患肢疼痛肿胀,易发生骨折部位移位或再次骨折,此期功能锻炼应主动舒缩为主,如手握拳、足趾背伸运动等。
2.中期阶段(2-4周):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可缓慢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在医师的指导下和健肢的帮助下进行手足及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3.后期阶段(4周以后):此时的骨折基本到达临床愈合标准,此时是康复治疗的关键时期。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恢复,也可以辅以理疗和外用药物熏洗。
但功能锻炼需循序渐进,切勿操之过急,活动强度应以不感到疼痛为准,最好在医师指导及家人的协助下进行。
三、预防并发症——“一高二察三防”
年老体弱和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的骨折患者可能需长期卧床,这些患者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患者和家属应做到“一高二察三防”。
1.“一抬高”即患者在平卧位或坐位时,应适当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促进水肿消退。
2.“二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骨折部位情况,尤其是骨折肢体的血运情况,并与健侧对比,一旦发现患肢持续疼痛、肿胀、麻木等情况,医院复诊。
3.“三预防”是防褥疮、感染(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防静脉血栓形成。
因骨折需长期卧床或下肢长时间制动者,每天要注意水分的摄入,保证身体皱褶部位的干爽;每隔2-4小时翻身一次,并由下往上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同时注意观察骶尾部、髋部、足跟部等骨突起处皮肤情况。保持大便通畅,可以采用热敷、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
科室咨询
蔡新平副主任医师骨科专家
毕业于南华大学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工作近二十余年,熟练掌握了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大部分疑难病的诊治,对脊柱及四肢骨折伴神经损伤,颈、胸、腰椎疾患及髋部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及手术具有独到、先进的治疗方法。特别对高龄患者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医学论文。
急救
乘车路线:乘1路、9路、20路、45路、55路到清石广场下。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rendesigner.com/gzwq/1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