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昌生平事略及医哲医技特色
衣之镖
(一)生平事略
张大昌,字唯静,年农历7月19日生于武昌,年返原籍河北威县邵梁庄,当时家境甚是窘迫,其情读先生所撰《宪妹事略》(张氏家藏稿)可见一斑,文中曰:“妹名效宪,堂上晚出女也。余两姊,下则妹,妹生于己巳之六月十六日,故乳名阿六。……四岁家君见背,哀号如成人,余家世业儒,无大户计,仅祖茔数亩,饮啜之费,赖家君月俸以给,及遭此挫,何堪设言。时慈萱四十余,长姊二十余,次姊十二,余九岁,妹乳齿未替之六龄弱女耳。此寡妇孤儿之家庭,其艰其苦,至今思之,涓然泣下。民国二十四年,售别居,返迁故里,赖表叔某氏操维,冬日家少柴,余携六妹背荆篓拾枯脱供灶炊,常涉六、七里外,其勤劳忘疲,更胜于吾,或劝其少憩,则曰多拾些聊免慈母愁耳”。
尽管大昌先生早年家境不济,但学业并未荒废。其母姊披星戴月,含辛茹苦,仗纺织以供学资,送他到邻村前小辛小学学习。其家本书香门第,不乏旧藏墨香,母、姊又皆文化有素,课余家教,旦薰暮染,助长着他学有所成。更值得庆幸的是,曾与孙中山、章太炎一起在日本演讲反清主张,后被梁潄名推荐在燕京大学主讲哲学,梁启超称之为“大河以北,善读书者,唯君一人”的尚渭南先生,原系其祖父偓南之执友,时隐居居士林而常居故里,念世交之情仍与张家甚密。尚渭南先生爱他天资聪慧,乃悉心教他习《金刚经》字帖,并讲解其中哲理。受尚氏启蒙,是张大昌先生后来笃信佛教和哲学素养深厚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他爱好书法的开端,后来张大昌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楷、篆、行、草、隶无所不能,尤长于行草。其字有泼辣开放,刚柔相济,舒展流畅的特点。
张大昌先生画作
“七七”事变后,日寇长驱中原,为救国计,张大昌参加了本县抗日救国青年先锋队,在儿童部任干事。之后曾在滏东中学学习,又曾受训于抗日学院美术组,攻习木版画,并随古元先生习漫画。此时其大姊夫张泊生(—年)在抗日政府工作,因其曾毕业于国立美术大学,绘画造诣尤深,在美术方面颇得其指点。后来他对绘画艺术的爱好,与其早年所受教育有关。他长于山水画,其画秀丽俊美,格调清雅,布局有序,意境深远,颇具大家风范。平素作画赠友,深得善画者好评。笔者随其诊病之余,请为作晴竹一幅,谈笑之间,挥笔而就,惊叹其绘画艺技之精熟。
年2月,遭日伪间谍暗算,与其大姊夫张泊生同时被捕,贿赂当事而获释。同年,由本村王桃雨转荐,于平乡县冯马村兴固寺泰居。该寺中藏有《龙藏经》一部,尽得披阅,禅理由是豁然通彻,乃皈依为园戒居士。同时,寺中有一女尼,法名静月,为防身计,练就一身武功绝技,见他聪明颖悟,乃将其武艺悉尽传之。大昌先生之武术长于少林拳法,旁通太极,功底坚实,理论精深而具创见,但从不恃强凌弱,寻事生非。中年时期,已有本县马洪杰等人登门学艺。近年有友赠与笔者先师遗作武术图谱残页数张,笔者仍珍密保存。年冬某日晚,笔者随师为其亲戚张海峰(原县油棉厂书记)诊病于县城西街酱园,时有先师故交孙其昌先生在座。孙先生早年毕业于天津警官学校,30年代曾任安徽蚌埠市公安局局长。在任时曾孤身生擒武功高强之匪首,匪首受其威摄,并感其大义,乃相约永不犯孙氏辖区,一时传为武林美谈。孙氏武术精湛,且多创意,晚年曾任县体委武术教练,是时正在创作孙氏太极拳谱。二人杯酌之间,谈及武理而有所相去,乃相互切磋。只见二人隔桌对面而未离座,边谈论,边动作,动作极慢,约两分钟后,孙氏颊部被大昌先生击中,孙氏大为叹服。
年,当地遭受干旱、蝗虫之灾,继之又霍乱流行,土地荒芜,新坟遍野,饥病交加,民不聊生。其大姊张效昭,丈夫在外地工作,为生活方便计,遂迁居南镇村与其合居。
先师父祖均系高级兽医,而医人之术亦甚精湛。其祖父张偓南先生与上海陆士谔(-)过往甚密,偓南公在中医学术上亦曾与之互相切磋。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与废止中医派核心人物余云岫反复辨难,是维护中医派的中坚,是当时中西医论争战场中医方面的骁将之一。解放后陆氏之女与尚与先师颇多鱼雁往来,曾寄中医书于先师,世交之谊不泯。先师祖母张氏与曾纪芬(曾国藩之五女)因皆笃信佛学而颇有交往。曾纪芬颇通医道,所承乃孟河马培之之学。其子聂云苔,当年在上海用三黄汤治疗肠伤寒,效卓著而名噪一时,可见曾氏家传医学底蕴之富。受曾氏之熏陶,大昌祖母亦颇通医术。曾氏所传治癌方,再传张家,先师得之,曾用于原威县公安局副局长吴成学,所患为晚期食道癌,笔者目睹疗效之奇,近年亦试而用之,甚为得手。此外,张大昌先生之外祖公(其母亲的舅父)刘芷田,系道光、咸丰年间御医,因忤及宦官,而谪归旧里。晚年曾有《药性四言韵语》等数种医著,其后人又无习医者,遗书亦尽为先师所得。特别是其祖传敦煌古籍《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乃一部独具学术特色的珍贵文物,在青年先锋队工作之前,即谨遵庭训,咏记纯熟,背诵如流。另因先师早年丧父,家务由其姑表叔张苔先生操持,而张苔先生乃一方之良医,擅长经方的使用,为先师之医学启蒙而尽得其传。张大昌学医之始,即是张苔为其逐句讲解《伤寒来苏集》。在那饥荒年代,先师亲睹张苔济世活人,深受乡亲崇爱,更激起了他的学医兴趣。诸多方面的有利条件,是他后来以医为业,颇有建树的重要原因。
年2月,张大昌在巨鹿县西柏舍村悬壶开业以维持生计,因屡愈奇疾危难之证,且医德高尚,平易近人,在广宗、平乡、巨鹿一带,颇为人知。当年,其胞妹张宪,患肺病辞职(原在邯郸第二完小任教)返里,数月而逝。时其家萱在堂,为解母之悲寂,次年春返南镇村行医。
解放初,其二姊张效华(又名张茜),随其夫进京,在七级部工作。姊丈姚克佑(姚依林的异母兄弟),曾任空军某部参谋长、司令员等职。张大昌先生经常进京探亲,客居姚家,使他有缘结识了一些贤达宿士,如佛教协会趙朴初、释正果、十世班禅等,进一步受到佛教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与广宗杜廉、河南刘继鬯一起请原佛协副会长正果法师为授三皈五戒。之后对佛理的研究亦日益精深。晚年,有广宗周连淼、天津魏跃东等从其学禅。
张大昌先生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尚精于律吕之学,管、笙、琴、笛、锣、鼓、弦、箫无一不通,对中国传统音乐,尤有兴趣,且喜爱戏剧。在北京探亲时,曾得京剧名旦荀慧生先生亲自指点。他长于青衣、武旦。青年时期,乡里多有村团票友,合演一些传统剧目,张先生经常粉墨登场,尽管他体形肥胖,有损青衣、武旦扮相,但其音韵甜美,身法手眼,却无令人挑剔之处。因具武术功底,在传统剧目《霸王别姬》中饰虞姬,更是经常赢得满堂喝彩。
年,张大昌先生在医刊发表论文(题目及在何刊发表失考),引起了有关专家的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多少钱看白癜风去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rendesigner.com/gzwq/7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