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常见的外科疾病,除了及时入院治疗以外,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以及各种康复训练都很重要。然而,很多人不了解骨折护理的注意事项,可能会走入一些误区。
误区1:骨折后揉捏疼痛部位
不少人认为,摔倒后只要能站起来走路就没事,医院。但是,骨折后站起来试走,可能会导致骨折更严重。有一种无移位嵌插的骨折,骨折部位由于外力的作用,紧紧“咬合”,当时走路是没有问题的,有时候X光片都看不出来,只有做CT才能确诊。而且,骨折后往往疼痛不明显,大多数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才会有剧烈的疼痛。还有人为减轻疼痛,揉捏骨折部位,这是很危险的,不仅会加重骨折,还可能导致骨折裂端刺破血管和神经。骨折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如果是上肢骨折,可顺势牵拉一下,如果周围人缺乏急救常识,最好安静躺着,马上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
误区2:盲目补充钙质
有的人认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能加速断骨的愈合,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来说,还有引起血钙升高的潜在危险。因为骨折发生后,其断端会释放出大量的钙质,同时,病人长时间卧床,很容易造成全身或局部骨骼脱钙,游离的钙被吸收入血,会造成血钙的含量增高,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此外,大量服用钙剂,还能引起胃酸减少、消化不良及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些不良反应很容易造成患者的营养障碍,反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因此,骨折后过多服用钙片是无益的。患者只需根据病情和医嘱,加强功能锻炼,就能够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加速断骨的愈合。
误区3:尽量少喝水
骨折后卧床的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者,行动十分不便,因此,不少人尽量少喝水,以减少小便次数。其实,这样反而会造成更大的麻烦。卧床病人的活动本来就少,胃肠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就很容易引起便秘。同时,长期卧床,小便潴留,也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
误区4:早期多吃肉骨头
有些人认为,骨折后多吃肉骨头,可促进骨折愈合。其实不然,现代医学经过多次实践证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促进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因为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骨胶原增加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肉骨头的主要成分是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入,容易导致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比例失调,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因此,骨折后的饮食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食物,尤其不要过早进食肥腻、滋补的食物,如骨头汤、肥鸡、煎肉等。
点击“阅读全文”,直接订阅最新《医药养生保健
白癜风到哪里治疗最好白癜风哪里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