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骨折要当心并发症

天冷,衣物穿得多,身体灵活度相应下降,老年人由于视力弱、听力差、肌力下降、平衡力不好等原因,一旦路面会因为结冰或下雪变得很滑,极易导致跌倒,再加上骨质疏松,骨头脆性增加,跌倒极易发生骨折。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中老年时有发生,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局部有局限性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有明显的压痛,局部肿胀和瘀斑,由于骨折端的错位,肢体常发生弯曲、旋转、缩短等畸形,当骨折完全断离时,还可出现假关节样的异常活动,肢体原有的骨骼杠杆支持功能丧失,如上肢骨折时不能拿、提,下肢骨折时不能行走、站立,如果骨折损伤了血管、神经等,则会出现相应的表现,骨折端刺破大血管时,往往发生大出血,出现休克。骨折经过及时恰当处理,如复位和固定,在骨折端有良好血液供应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多可自行愈合,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复位以手法复位为主,复位时间越早就越容易,效果也越好,但不要盲目复位,防止加重损伤程度,露在伤口外面的骨折断端不应该回纳,防感染。

固定骨折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伴随不同程度的移位,而移位的骨折断端如果由于移动而加剧错位,更可能刺破临近的血管和神经,因此,保持受伤部位固定是非常重要的。受伤部位不要随意摆动。最关键的就是要“跨关节”固定,比如膝关节上或者下出现骨折,一定要整个膝关节上下一起固定,不能只固定损伤局部,否则是没有固定作用的。

止痛骨折后会感到疼痛难忍,需要使用止痛药物,可减轻痛苦还可防止出现并发症,如疼痛诱发的心绞痛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及猝死。芬必得、扶他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是常用的止痛药,对胃肠道刺激大,应在饭后服用,有胃病史的患者应与胃黏膜保护剂同时服用,或选用对胃刺激较小的H1受体拮抗剂等。长期卧床患者会发生骨量丢失、骨强度降低,可用降钙素不仅可以促进骨形成、抑制破骨细胞,还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在功能训练中出现疼痛是不可避免的,能够耐受的疼痛就不要依赖止疼药。

功能锻炼骨折早期的功能训练对预后是很重要的,在固定期间要经常进行关节周围肌肉的伸缩活动及其他关节的主动活动。伤后1~2周,逐步进行患部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切忌粗暴的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防止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主要以肌肉舒缩形式的小幅度锻炼为主。伤后2周以后,肿胀消退,损伤组织开始修复,骨折日趋稳定,此期除上述锻炼外,逐步锻炼骨折上下的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肉、韧带以及神经功能恢复,并在接近临床愈合时加大活动幅度、次数及活动力量,否则会遗留下很多关节骨折后遗症,有的甚至伴随余生。伤后7~10周,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关节功能大部分恢复,病人可做些室外活动及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家务,还可配合按摩、理疗或外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中药,促使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勿长期卧床一旦发生骨折要承受巨大的疼痛,卧床静养,易导致老年人血液循环降低,使心脏缺氧,诱发心肌梗死或肺炎,甚至加剧本身存在的骨质疏松症状,此外还会引发褥疮、脑血栓、尿路结石以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除非是腰椎扭伤等不得不卧床的疾病,老年人骨折后或术后休养都切忌长期卧床。可在家属的帮助下做辅助性恢复,如手臂骨折,要注意肩关节的活动;腿部骨折,可以在床上坐起适当活动上半身,有利于肺部功能。

防血栓形成无论是闭合性骨折还是开放性骨折,内部愈合时都会形成一定数量的血栓,栓子随时有可能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如果病人的血液黏稠度高,极易引起深部静脉栓塞或肺栓塞危及生命。抗凝药虽可防止血栓形成,但会使骨折端纤维蛋白减少,降低局部钙浓度,影响骨愈合,长期应用抗凝药还会形成类似激素的作用,造成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对患者形成不利因素。

骨折后遗症多表现为各种关节功能在不同程度上的丧失,如关节僵硬、关节挛缩、肌肉严重萎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关节疼痛、肢体肿胀等,有些患者长期卧床还会产生肺炎、尿路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甚至伴发严重的心理障碍。骨折后除了康复还要避免留下骨折后遗症:

勿盲目补钙不少人以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如多吃肉骨头能加速断骨的愈合,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因为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成分主要是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入,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加速断骨的愈合,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断骨的愈合。

忌少喝水卧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动十分不便,长期卧床,少喝水,小便次数减少,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卧床病人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结。多喝水可加快体内的酸性成分尽快排出,利于骨折尽快愈合。

不可过量食糖大量摄取糖后,引起糖代谢中间产物如丙酮酸、乳酸等增多,使机体呈酸性中毒状态,血液中的钙、镁、钠等离子,便会参与中和作用,消耗大量钙、镁离子,不利于骨折愈合。同时,还会使体内维生素B1的含量减少,降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影响功能恢复。骨折初期以清淡饮食为宜,要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脏、蛋黄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并尽可能多晒些太阳。2周后食用高能量、高蛋白膳食,有助于恢复元气。

要想减少骨折的发生,生活中要做到:

骨密度检测医院进行骨密度筛查,了解骨质的强度,预防骨质疏松,强化骨骼韧性,出现体力下降、手足抽搐、胸闷气短、身高缩短、腰酸背痛等症状时,医院检查治疗。

饮食起居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可选择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豆制品、蛋类)等,每天晒30分钟太阳,通过光学作用让维生素D活化,达到补钙的效果。已经出现骨质疏松的老人可使用能够减少钙丢失的药物;注意衣物应当轻薄而保暖以免行动不便,穿鞋不仅要保暖更要防滑,可酌情使用拐杖。

点击“阅读全文”,直接订阅最新《医药养生保健报》

赞赏

长按







































儿童白癜风的危害
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rendesigner.com/gzzl/100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