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药评中心
(本栏目文章不得转载)
病人,男,25岁。40分钟前因车祸致腓骨骨折引起剧痛,应选用下列哪种药物止痛()。
A.可待因B.氯丙嗪C.哌替啶D.阿司匹林E.吲哚美辛
——答案见文末
A.可待因
可待因主要用于镇咳,能直接抑制延脑的咳嗽中枢,止咳作用迅速而强大,其作用强度约为吗啡的1/4。也有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12~1/7,但强于一般解热镇痛药。其镇痛、呼吸抑制、便秘、耐受性及成瘾性等作用均较吗啡弱。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其生物利用度为40%~70%。一次口服后,约1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t1/2约为3~4小时。用法用量:口服或皮下注射∶15mg~30mg/次,2-3次/日。口服极量∶mg/次。儿童,每次μg/kg,4次/日。小儿常用量:镇痛,口服一次按体重0.5-1mg/kg,一日3次。镇咳用量为上述的1/2-1/3。新生儿、婴儿慎用。
年9月4日,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对含可待因感冒药说明书“禁忌”“儿童用药”项进行修订。其中,“禁忌症”中相关内容修订为“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儿童用药”中相关内容修订为“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本品”。
B.氯丙嗪
本品系吩噻嗪类之代表药物,为中枢多巴胺受体的拮抗药。可用于治疗治疗精神病、镇吐、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与镇痛药合用,治疗癌症晚期患者的剧痛。
C.哌替啶
又名杜冷丁,是临床常用的人工合成镇痛药。哌替啶对各种剧痛如创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内脏绞痛、晚期癌痛都有止痛效果。但对慢性钝痛则不宜使用,因仍有成瘾性。
新生儿对哌替啶抑制呼吸作用极为敏感,故产妇于临产前2~4小时内不宜使用。
1.口服每次50~mg。极量:每次mg,每日mg。2.皮下注射或肌注:每次25~mg,极量:每次mg,每日mg。两次用药间隔不宜少于4小时。
D.阿司匹林
又名乙酰水杨酸,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对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酸痛及痛经效果较好,亦用于感冒、流感等发热疾病的退热,治疗风湿痛等。主要用于钝痛。
口服量:(小儿)每日按体表面积1.5g/平方米,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成人)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
E.吲哚美辛
又名消炎痛,适用于解热、缓解炎性疼痛作用明显,故可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及癌性疼痛(西药类癌痛药)。还可用于胆绞痛、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绞痛有效;对偏头痛也有一定疗效,也可用于月经痛。
口服:开始时每次服25mg,每日2~3次,饭时或饭后立即服(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若未见不良反应,可逐渐增至每日~mg。
C
请您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rendesigner.com/gzzl/gzzl/13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