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复位
2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肘部损伤,约占小儿骨折25%左右,其中伸直型占95%以上,屈曲型较少。如处理不好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易发生肘内翻畸形,国内外报道平均发生率在30%左右,仍然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本人从医20余年,专事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共收治髁上骨折患儿余例。早期曾行小夹板固定为主,现在改为石膏固定为主。医院未能处理的患者,损伤均较重。这些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出现缺血性肌挛缩,肘内翻发生率约6%,肘关节功能平均恢复为95%。
处理方法
手法复位:第一时间的手法复位,可以让畸形恢复、血液复通,减少组织肿胀水肿。良好的复位及正确的手法,可以减少损伤,正确的手法不是用暴力牵拉、折顶、扭曲、旋转,而是在牵引结合旋转纠正肌肉嵌顿及断端旋转,牵引结合折顶纠正左右移位,然后用牵引结合肘关节屈伸并推挤纠正前后移位。
采用正确的手法复位,不会加重原有损伤,多次重复复位亦可。当收治患者肿胀很严重时,不要追求一次成功复位,第一次只要纠正旋转及重叠,恢复肘部血运即可。待三天后肿胀消退,更换石膏时,再次行手法纠正向后移位。手法复位的难度随着时间的后移成倍增加,新鲜骨折复位难度是1,那么三天后就是翻了一倍了,一周后复位难度就至少在4倍左右。
肿胀:骨折后,一般肘关节很快肿胀,有时可能摸不清楚。有些医生认为肿胀影响复位,而给患者打上牵引或用石膏固定,本人认为是不应该的。手法复位的时机,就在牵引和石膏临时固定中流逝,肱骨髁上牵引或鹰嘴牵引都不能有良好的复位,肿胀消失至少5天左右。加上受伤入院时间很可能就失去手法复位的机会。所以不管多肿胀,第一时间手法复位是成功的关键。
第一时间复位,不是要求要一次复好,而是首先要纠正骨折端的重叠和旋转,解除肌肉、神经卡压,让患肢恢复通畅血运,这可以很好的防止缺血性肌挛缩。如果能将断端长度恢复,那么良好的血运,再加上适当的石膏固定,再过三天就是复位的最好时候。
骨折创口:骨折后,有时骨折端向外穿出,皮肤创口。这种骨折端向外的伤口,一般不大,只需用双氧水清洗,再用碘伏清洗,然后盖上碘伏沙块复位即可。然后再行简单手法复位。复位后如创口比较大,可缝上几针。然后再进行石膏或夹板固定,根据需要定时更换夹板或石膏,一般三到五天换药。
神经损伤:骨折移位后,有部分患者可能合并有神经牵拉或挤压,需要在复位前详细检查。检查顺序:首先检查拇指上翘,然后检查腕关节背伸,再检查全部手指活动及感觉。如有神经损伤,要先告知患者及家属,如患者太小,不配合检查也要谈及神经损伤问题以免纠纷。
石膏固定:石膏固定后,早期即可进行肌肉训练,如握拳、举肘等。一般在一周石膏固定出现松动时重新更换石膏,石膏固定务必紧贴骨骼并塑形。更换石膏时,肘关节要在医生保护下进行屈伸训练,以防关节僵硬。石膏固定一般为六周左右,近关节骨折,后期固定主要为防止肘内翻畸形。
关于肘内翻:肱骨髁上骨折后,国内外报道发生肘内翻30%左右。在骨折愈合后,早期60天以内,一般不会发生肘内翻或比较轻微。在早期发生的肘内翻可以用手法外翻训练矫正,如比较严重则可以用石膏进行外翻矫形。具体内容后面章节再进行详细介绍。
病例介绍
一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岁,损伤第二天。
片示:肱骨髁上骨折,移位明显,远端向后及尺侧移位。查体:局部皮肤肿胀,局部有水泡。
经手法复位后的X片显示,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
经过多次复查,患者骨折愈合,无肘内翻畸形,骨折愈合良好,肘关节活动良好。
下图是另一个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外伤后三来来我院,拆开原来固定石膏时,局部肿胀明显,大量水泡形成。查体:肘关节肿胀,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拇指不能背伸,尺侧三指伸直障碍。
x线片示:
拆除原固定,可见大量水泡。
经消毒,水泡穿刺,局部包扎换药。然后行手法复位,先整复左右移位,然后整复前后移位。因为肿胀较明显采用夹板固定:
复位后骨折位置良好,轻微桡偏,无需纠正。
经定期换药,更换固定。水泡创口于二周后愈合,肿胀消退。尺神经损伤及桡神经损伤症状二周后得到改善,于固定五周后拆除夹板。拆除夹板三周后,肘关节活动良好,无明显肘内翻畸形。
下图是一例肱骨髁上骨折新鲜患者,骨折畸形严重,错位严重,但无明显神经症状:
来我院后,立即行手法复位术,术后用小夹板固定。
可以明显看到,肱骨桡侧碎骨片已经复位,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经小夹板固定六周后,骨折愈合良好。肘关节功能锻炼后一个月复查,无明显肿胀,肘关节活动恢复良好,无肘内翻畸形,嘱其加强功能锻炼。
赣医院骨科老住院部八楼骨科手法复位室(石膏室)。
各种复杂的闭合性骨折复位,都可以通过手法整复,可以通过查看“赣南正骨”订阅号“历史消息”中查看。有各个部位骨折的手法复位经验,相关骨科疾病康复治疗,骨折注意事项,就诊须知等。
皮肤白癜风专科医院白癜风治疗有效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rendesigner.com/gzjs/1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