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日渐突出。临床亦证实,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往往会导致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可见,防范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要怎么预防呢?有的人认为补充钙剂即可防治骨质疏松症,还有的人认为晒太阳和改变饮食习惯,如多喝牛奶就可防治骨质疏松。这些认识正确吗?单单补钙就可以解决骨质疏松问题吗?下面,就请跟循证君一起,通过挖掘证据、分析数据来指导骨质疏松人群科学补钙、正确补钙。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导致骨质疏松的原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质结构和特性上的改变为特点,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指发生于绝经后或随年龄增长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通常由其它疾病或药物引起。当成骨细胞促进骨质的生长慢于或者弱于破骨细胞的破坏时,骨量减少,将导致骨质疏松。
伴随着骨质疏松所带来的是骨质酥脆、骨折高发,但远不止如此,还有腰酸背痛、骨痛、抽筋、老年、驼背,甚至还会引发恶化,对身体造成伤害。
其次,怎么知道自己的骨质是不是疏松?
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BMD),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g/cm2表示,是一个绝对值。在临床使用骨密度值时,由于不同骨密度检测仪的绝对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当T<-2.5SD(标准差)时,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而且数值越低代表骨密度越低,骨折危险系数越高。
骨密度判断参考值
大家在看自己的骨密度检查结果时,如果T值+2.5~-1SD(被测量者BMD高于相同性别同龄人2.5个标准差或低于1个标准差),那么恭喜您,一切正常;但只要T值-1.0,您就得开始注意了,采取防止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的措施,而且到中年以后,最好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
重点来了,到底要怎么科学防治骨质疏松?
老百姓一说起骨质疏松,除了前面提到的补钙可以治疗,还存在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增长必经的过程、预防骨质疏松在年老后进行才有必要、女性生育后体内钙会流失一半等等认识上的误区。对于这些观点,循证君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些通通都是谣言。
鉴于篇幅问题,在这主要跟大家聊聊“补钙”这回事儿。补钙能预防骨质疏松吗?答案是否定的。钙、磷在成骨中只作为原料,以羟磷灰石结晶沉积在成骨细胞分泌的类骨质而形成骨。因此,关键在于如何将钙这种原料转化为骨质?
“美国全球女性健康研究所C.M.Weaver教授发表了一篇循证医学Meta分析文章,得出的结论是:钙结合维生素D可以降低髋部骨折发生率15-30%。钙剂+维生素D与安慰剂相比骨折发生的风险
“维生素D在人体内分泌系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参与调节人类基因组中约3%基因的表达,它也参与钙平衡和骨代谢,是维持人体骨骼肌肉健康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因此,除了改变生活方式(禁烟、减少饮酒、增加体育锻炼),增加维生素D和钙摄入被推荐为所有质疏松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特殊的骨质疏松药物需与钙和维生素D一起摄入才能表现出好的功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缺乏维生素D也是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甚至还会引起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眩晕。同时,一项Meta分析引起了人们的白癜风前期白颠风